「低醣」飲食和「生酮」飲食最近夯的很,打開電視或上網打入關鍵字,馬上可以找到各式各樣資訊和教戰手則,但稍微做過一點研究的人很快就會發現,這類飲食偏方目前仍只是「偏方」,並未獲得醫學背書。
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會減少4年壽命
減肥盛行低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飲食,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心血管醫學臨床和研究人員謝德爾曼(Sara Seidelmann),率領研究人員對1萬5400人展開25年的健康追蹤,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會減少4年壽命。
據《BBC》報導,研究受試者必須填寫飲食問卷,醫學家藉此估計他們從碳水化合物、脂肪和蛋白質中獲得的卡路里比例為何。在25年之後,那些從碳水化合物中獲得50~55%卡路里的人(中等碳水化合物飲食),與低碳、高碳飲食相比,死亡風險顯然略低。
問卷回收分析之後,再對照部分受訪者去世時的年齡,研究人員推估吃「適量醣類」的人平均預期壽命最長,可達88歲。其次則是吃「高醣」飲食的人,平均預期壽命為86.9歲。再其次則是「低醣」飲食的人,平均可活到85.7歲;至於「極低醣」族群的人則是4個族群中最短命的,預期壽命只有84歲,足足比正常攝取碳水化合物的人少了4年壽命。
吃進更多紅肉和奶類,與死亡風險的增加有關
若和過去涉及20多個國家、40多萬人的各種研究結果進行比較,醫學家發現壽命狀況都是類似的。謝德爾曼對此表示,用蛋白質或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的飲食,在減肥方面廣受歡迎,但研究數字表明低碳飲食和短命有關。
在低碳飲食中,若以動物蛋白質和脂肪取代碳水化合物,這樣一來會吃進更多牛肉、羊肉、豬肉、雞肉和奶類,與死亡風險的增加有關。但若是改吃植物性蛋白質和脂肪,如堅果或豆類等等,這樣可以略微降低死亡風險,所以若要採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,選擇攝取植物性脂肪與蛋白質至少會好一點。
「我們的調查顯示,採取動物性、低醣的飲食方法,也就是西方國家目前盛行的減肥法,有可能會縮減壽命,因此不宜推廣」主導這項研究的Sara Seidelmann醫生表示:「反之,若想吃低醣飲食,不妨將熱量來源從碳水化合物改成植物性的脂肪和蛋白質,將有助於高齡者維持健康。」
然而,這篇刊載在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期刊的論文還是具有局限性。首先,其方法是採用觀察性研究而非因果研究,而且受試者的飲食內容全是自己填寫,可能會不準確。此外,由於飲食狀況僅在試驗開始時和6年後測量,而飲食模式可能在隨後的19年中發生變化,因此其中也許會有誤差。
文章來源: